我們經(jīng)常提起一個詞,,叫做“為人處事”。“為人”和“處事”,,雖然分不開,,但是又不同。有的人大家對其評價“人很好”,,但事業(yè)上卻沒有成功,;有的人事業(yè)上雖然很成功,但大家對人的評價并不高,。
看來,,這里面大有學問在。
關(guān)于做人的學問實在是太多了,,整個文化界都是教人如何做人的,。但是,一直到現(xiàn)在,,大家還是不會做人,,不是個別的不會做人,而是幾乎都不會做人,。為什么會這樣,?因為那些大道理對人沒用。
基于此,,老鬼谷給出了基本的做人方法,,用此方法做人,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,,一個人人喜歡的人,。
其實,這個終極學問,,就是六個字:閉嘴,、被動、思考,。
閉嘴,,就是不要說那么多的話,不要給人提意見和建議 ,。更不要“好為人師”,。這樣大家都會喜歡你。
你給別人提了建議,,假如別人不采納,,就會很尷尬,影響信任關(guān)系,;假如別人采納了,,不成,,會惱恨你;萬一成了,,會讓你矜伐狂傲,,后果更壞。所以,,還是緊鎖牙關(guān),,堅決不說,。大家知道儒家有個中庸思想,,中,就是隱忍留中不發(fā),,庸,,就是像平常一樣,看不出來,。這在官場上很重要,,一把手說了,大家都會擁護,,回到自己當一把手的地方,,下屬也會擁護自己,這就是中庸,,這叫在其位謀其政,,不在其位不謀其政。有些人逞強顯能,,吐一時之快,,結(jié)果悲催。
被動,,就是積極響應不生事,。當別人有事找到自己的時候,要積極響應,,這叫被動中的積極?,F(xiàn)在有些人,朋友有事找到自己,,不是這理由,,就是那理由,其實這些理由都沒有用,,朋友就是看你該來的來沒來,,該幫的幫沒幫。如果你能具有被動響應的思想,,朋友都會喜歡你,。
思考,,就是完事之后的總結(jié)思考。什么是思考,?就是對被動中出現(xiàn)的新情況,、新問題找到解決的答案;什么是總結(jié),?總結(jié)就是把答案推廣到類似的問題上,,總結(jié)成一個“反射點”,沒有形成反射點的思考,,是沒有成果的思考,。有了這些反射點,不僅能解決自己的問題,,還能解決人的問題,。
前面說過,不要向別人提建議,,但是別人有問題向自己咨詢的時候怎么辦,?不說,就違反被動響應的原則,,但是如果說不到點子上,,別人會認可自己嗎?當然不會,,所以,,及時把反射點總結(jié)出來,以備咨詢之用,,也是朋友喜歡的一個重要方面,。
總之,為人三件寶,,閉嘴,、被動和思考。
“處事”的終極學問
成功就是把該做的事做成,。那么,,成功有沒有規(guī)律?老鬼谷的答案是,,不僅有規(guī)律,,而且相當簡單。
老鬼谷把這個規(guī)律總結(jié)為六個字:興趣,、習慣,、依賴。
先看“興趣”,。
如果一個人對這件事不感興趣,,能把這件事做好嗎,?
不能。因為興趣由“心”負責,,不感興趣就是不入心,,不入心是干不好的。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呢,?問他一下就知道了,。但是,問題就出在這個“問他一下”,,因為他說不感興趣的事也許正是最感興趣的事,。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興趣的產(chǎn)生有個過程,,這個過程就是從“了解→有用”,。如果不了解,就不能判斷是否感興趣,,如果了解后認為沒用,就是不感興趣,;如果了解后認為有用,,就會感興趣,所以要先了解,。
這就是“興趣可以培養(yǎng)”,,很多改行的人,都是重新產(chǎn)生了興趣,。
因此,,要讓自己或團隊產(chǎn)生興趣,要做兩個方面的工作,,一個是自己企業(yè)是正義的,,二個是讓員工充分了解。要讓客戶產(chǎn)生興趣,,也要做兩方面的工作,,一個是讓他們了解產(chǎn)品,二個是讓他們認為確實有用,。了解產(chǎn)品,,用的時間越短越好,認為有用,,話說的要直擊要害,。這就是興趣的作用。任何成功,,都必須以產(chǎn)生興趣為前提,,而興趣的產(chǎn)生,,從了解開始到有用結(jié)束。
再看“習慣”,。
興趣產(chǎn)生以后,,就要不斷地實踐,反反復復,,從生疏到熟練,,一直到形成習慣。習慣,,一定是讓人快樂的東西,,不快樂是形不成習慣的。所以,,習慣的形成,,是一個從“反復到愉悅”的過程。沒有從反復中感到愉悅,,就不能說形成習慣,,從反復中感到了愉悅,就說明習慣已經(jīng)養(yǎng)成,。
習慣是個好東西,,但有的習慣也是個壞東西。好習慣需要長時間的反復堅持,,壞習慣則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(nèi)形成,。比如,鍛煉身體很痛苦,,但長時間的反復后,,突然一天有了愉悅的感覺,這樣就養(yǎng)成了習慣,,不讓你鍛煉反而痛苦,。
經(jīng)營模式是個好習慣,所以需要長時間反復堅持,,那天感到愉快了,,模式也就形成了。一直感覺不到愉快,,說明一直沒有形成模式,。這個時候,就要考慮調(diào)整模式,,回過頭來重
新從興趣開始,。
最后看“依賴”。
習慣形成才依賴,。進入依賴期,,人們就懶得創(chuàng)新,,這符合人心人性。為什么依賴,?一是懶惰,,二是恐懼。即便是能夠克服懶惰,,也會被恐懼所阻止,。所以依賴的過程就是“懶惰→恐懼”的過程,所以愉悅的企業(yè)很難創(chuàng)新,,這就是“窮則思變”的來源,。
事業(yè)成功的關(guān)鍵,在于第二個階段,,也就是“習慣”階段,。企業(yè)不習慣的原因在于員工不習慣,所以要想讓企業(yè)產(chǎn)生愉悅的習慣,,必須讓員工產(chǎn)生愉悅的習慣,,而員工的習慣,必須在興趣的基礎(chǔ)上反復訓練,,一直到產(chǎn)生“愉悅感”,,不愿意或者不會訓練員工,再好的模式也不會成功,。
依賴好不好?當然好,。只有成功的模式才會依賴,,因為愉悅的才成功,所以愉悅的才依賴,。在老子看來,,“禍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”《道德經(jīng)第四十六章》,,現(xiàn)在多少輝煌的企業(yè)都是因為不知足才導致折戟沉沙,,所以當愉悅時不要忘乎所以,要懂得恐懼,,適當?shù)囊蕾?,不去折騰,就能保持成功不敗,。
興趣(了解--有用)習慣(反復--愉悅)依賴(懶惰--恐懼),就是做事的終極學問,。